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研究新进展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中国30-40”%”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及超过50”%”的TIA是由颅内动脉狭窄引起的。研究表明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的自然病程不容乐观,其中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同侧脑卒中的年发生率为7.8”%”.抗栓治疗,包括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被认为是预防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发生脑卒中的有效措施。然而,令人担心的是,尽管给予“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治疗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华法令-阿司匹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实验的结果显示,华法令抗凝并不能有效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复发,而且明显增加了出血的风险和病死率。随着心脏科医生在经皮血管成形术和冠脉支架术方面取得成功,支架成形术作为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一种措施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本文介绍了PTA及颅内支架成形术,简述了操作技术的改进及支架的研究进展,指出颅内支架成形术能否作为一线治疗,目前仍存在争议。近年来,关于介入治疗的观念在不断更新,操作流程、围手术期处理趋于规范,介入医生的经验也在不断积累,支架的材料、设计和应用都有了较大的发展,许多并发症的发生率正在下降,颅内动脉支架成形术的发展前景也越来越光明。
颅内动脉狭窄 支架成形术 缺血性脑卒中
谷有全 刘宁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国内会议
重庆
中文
194-196
2010-04-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