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鲫三、四核苷酸重复微卫星标记的筛选及特征分析
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作为天然雌核发育的代表,以其独特的生殖方式和重要的经济价值,在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均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脊椎动物遗传进化方面颇具研究价值。但至今为止,关于银鲫遗传发育和性别控制机制尚不清楚,本文目的在于开发三、四核苷酸重复微卫星多态性标记,为研究该物种遗传进化机制提供条件。本文采用了磁珠富集法筛选银鲫三、四核苷酸重复微卫星标记,共获得阳性克隆2679(阳性率63.06”%”)。选取576个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分析,共获得微卫星序列365个,最后共设计了134对引物,经检测有59对标记在不同倍性鲫鱼野生群体中表现出多态性。银鲫(三倍体)群体中,平均等位基因数(Na)为5.5、平均杂合子比例为76.8”%”,普通鲫鱼(二倍体)中,平均等位基因数(Na)为7.3,平均观察杂合度(Ho)为0.5628,平均期望杂合度为(He)为0.7233,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6776。此外,还对三、四核苷酸重复微卫星在普通鲫鱼群体中的多态性水平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三、四核苷酸重复微卫星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a)、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平均观察杂合度(Ho)、平均期望杂合度(He)、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5.4545,3.6220,0.4947,0.6451,0.5893和9.7692,6.6031,0.6493,0.8227,0.7898。数据统计表明四核苷酸重复微卫星比三核苷酸具有更高的多态性水平。
银鲫 核苷酸 重复微卫星标记 遗传发育 性别控制 遗传多态性
郑先虎 鲁翠云 李超 曹顶臣 孙效文 梁利群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 上海 201306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70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70
国内会议
上海
中文
392-400
2009-05-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