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例深部念珠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湘雅医院深部念珠菌感染的临床特点,菌种分布和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真菌药物提供依据。 方法:收集2007年8月~2008年3月间临床分离的念珠菌140株,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FrFEK2全自动鉴定仪及配套酵母样真菌鉴定卡YBC作念珠菌菌种鉴定,用ATBTMFUNGUS 3真菌药敏卡对念珠菌进行五种常用抗真菌药物两性霉素B(AMB)、氟康唑(FCA)、依曲康唑(ITR)、伏立康唑(VRC)和5-氟胞嘧啶(5-FC)的体外敏感试验,并对此140例感染者的病例进行资料统计分析。 结果:念珠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有五种,其中以白色念珠菌最多,占52.8%;其他依次为热带念珠菌占17.9%,光滑念珠菌占14.3%,近平滑念珠菌占7.8%,克柔念珠菌占4.3%,其他念珠菌占2.9%。140株念珠菌对AMB、FCA、ITR、VRC和5-FC的耐药率分别为2.1%、2.9%、9.3%、O.7%和2.9%。 结论:念珠菌感染主要由白色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引起,对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和5一氟胞嘧啶有较高的体外敏感性。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和抗肿瘤药物的广泛应用,增加了念珠菌的感染机会,应加强念珠菌的耐药性监测,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
深部念珠菌 真菌感染 耐药性分析 菌种分布 临床应用 抗真菌药物
刘文恩 简子娟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检验科,长沙,410008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检验系,长沙,410013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267-271
2008-12-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