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肛门直肠重建的解剖学基础

低位直肠癌的传统术式是Miles手术,因术后必须做腹壁人工肛门,常使患者难以接受,甚至延误或拒绝治疗。因此,在根治癌肿的基础上,肛门直肠重建术日益引起人们的兴趣。本文就若干重建术与解剖学的关系进行讨论,指出半个多世纪以来,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或肛门重建术已有了长足的进展,已由起初利用简单的生理反射重建的生物性肛门,逐步发展到排便自制能力较完善的生理性肛门;在这个过程中,控便机理的研究起了巨大推动作用。肛门自制是一个涉及多种因素复杂的生物调节过程,过分强调某一方面的作用,而忽视另一方面的功能,都是不全面的。因而在临床实践中,多种术式叠加的组合法重建术是可取的。需要强调指出的是,直肠癌治疗的根本原则,首先考虑的是根治性,降低局部复发率,其次才是排便部位和排便功能的保留。切勿为了建立新肛门而忽视了直肠癌根治的重要性,否则,势必导致本末倒置和得不偿失的严重后果。

肛门直肠重建 控便机理 直肠癌 排便功能

张东铭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解剖教研室 上海,200433

国内会议

第三届全军胃肠外科学术会议暨2007普通外科热点论坛

贵阳

中文

29-32

2007-05-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