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群体性事件的基层政府治理变革探究

处在转型时期的我国社会,在面临新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新挑战。其中,社会矛盾日益凸显与公民权利意识日渐觉醒的双重交织,引发了越来越多的群体性事件发生,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最突出的社会问题,构成了我国社会风险的显著信号。由于大多数群体性事件最初都发生在基层,所以处在第一线、直接面对群体性事件的基层政府(本文主要指县、市、区和乡镇、街道两级政府),就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和考验。尽管许多基层政府作出了极大努力,并积累了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做法,但不可否认,目前基层政府对于群体性事件的治理更多的是一种被动式反应、一种临时性措施、一种个性化施政,还仅仅停留在个案层面上,没能提升为带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执政理念、处置方略,更没有促成相关制度、机制以及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的创新。因此,基层政府应从理性的高度正确看待群体性事件,深刻反思在治理群体性事件过程中存在的缺陷,推动群体性事件治理在价值理念、制度建设、结构模式、应急机制以及方式方法等各方面的变革与创新。
群体性事件 应急管理 基层政府治理 能力建设 制度建设
肖文涛
福建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253-258
2010-06-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