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有鮈鲫鳍细胞系的建立及其作为测定重金属毒性模型的探讨
稀有鮈鲫是我国特有的小型鲤科鱼类,自然分布于四川省彭州市、都江堰市、汉源县、石棉县、双流县等地,稀有鮈鲫具有体型小、生命力强、饲养简便、不易染病、性成熟期短、繁殖季节长、产卵频率高等特点。另外,稀有鮈鲫具有窒息点低,耐受低溶氧能力强,对温度适应性强,其成体温度适应范网为0-35℃等作为鱼类实验动物的优点,目前己逐渐成为一种毒理学模式生物。鱼类细胞系可以对不同的环境污染物/致癌物产生反应,这表明鱼类细胞系己经具备用作研究水体中不同污染物毒性的细胞模型的条件。鱼类细胞系是进行污染物毒性早期检测的模型之一,是毒理学研究的常用手段之一。用鱼类细胞系来评价其对毒性物质的反应有两种不同的毒性效应,一是细胞毒性效应,一是基因毒性效应。本文主要介绍稀有鮈鲫鳍条细胞系RMF的建立,探讨新建细胞系的最适生长条件,染色体和线粒体基因鉴定其种类来源,并比较其不同生长代数对四种重金属镉、铬(VI)、锌、铜的毒性及其敏感性,探讨其作为毒理学研究体外模型的可行性。
细胞培养 鮈鲫鳍细胞系 重金属 毒性检测
谭凤霞 杨方星 王卫民 王敏 Yuanan Lu
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武汉 430070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 430070 夏威夷大学,公共卫生健康实验室,夏威夷 96822
国内会议
杭州
中文
108-115
2010-03-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