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Diamond-Blackfan贫血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Diamond-Blackfan贫血(Diamond-Blackfan anemia,DBA)即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因Diamond与Blackfan于1938年首先报道4例此类疾病而命名。发病率约5-7/106/年。多在生后1年内发病,仅有红系发育障碍,骨髓中幼红细胞停滞在定向造血干细胞和早幼红细胞阶段,而粒系与巨核系发育正常。部分DBA患者伴身材矮小或其它先天性畸形。近年来,国际上发现部分DBA患者伴有核糖体蛋白的异常,如RPS19, RPS24, RPS17, RPL5, RPL11等,并建立了伴RPS19基因突变的斑马鱼DBA动物模型。本文介绍了DBA的发病机制,指出所有的DBA患者均有相似的临床表现,无论其有无基因突变。目前发现部分DBA患者伴有核糖体蛋白的异常,提示DBA本质上可能为核糖体疾病。现己建立了伴RPS19基因突变的斑马鱼DBA动物模型,通过该动物模型发现RPS19缺陷可活化p53蛋白家族、从而导致发育畸形及红细胞生成障碍,同时提出p53蛋白家族可作为DBA的新的靶向治疗研究方向。

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发病机制 基因突变 核糖体蛋白 靶向治疗

竺晓凡 阮敏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天津 300020

国内会议

2009年全国小儿血液与肿瘤学术会议

成都

中文

6-11

2009-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