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河流域长芒草分布预测—广义相加模型及其应用
自然植被的存在对生态恢复重建具有重要意义。自然植被的破坏或退化,不仅会导致严重的环境问题,也会对植被恢复重建造成极大的困难。针对该问题,国外不少研究提出通过研究植被-环境关系模型,来模拟和预测自然植被的空间分布格局,以满足自然保护、生态恢复规划等方面的需要。本文利用近年来植被-环境关系研究中备受关注的广义相加模型,对延河流域典型地带性物种长芒草(StipaBungeana)的空间分布预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芒草分布的环境梯度空间较广,在坡度、坡向、温度与降雨的各个梯度上都有分布,除高平地和侵蚀剧烈的沟道外,各种地形部位上亦可以存在。但所建立的广义相加模型表明,长芒草的分布主要取决于年均蒸发量和温度季节变化两个因子,而非单纯的降雨、温度因素。从其分布概率看,长芒草在延河流域大部分地区都有可能分布,但其分布集中区主要在中北部。 模型检验表明,所建立的广义相加模型符合统计要求,但作为尝试,广义相加模型在我国植被-环境关系研究中的应用,仍在数据采集、模型建立等方面需要开展深入的研究。
长芒草 植被-环境关系 广义相加模型 延河流域 空间格局 植被恢复
温仲明 赫晓慧 焦峰 焦菊英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 杨陵 712100
国内会议
乌鲁木齐
中文
55-63
2007-07-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