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损植被恢复过程中群落波动研究进展
本文在综述了国内外植物群落波动、干扰正效应,以及我国塔里木河流域植被恢复过程中群落动态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目前人为干扰下群落波动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研究工作。 指出,①干扰对生态环境影响有利有弊。在荒漠植被恢复过程中缺乏植被动态理论研究,存在盲目性和主观意断性,今后应加强对植被恢复干扰措施生态效应的比较研究。 ②应从生境、生理、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不同层面上深入研究植物种的波动机理,还应加强土壤环境与地上植被动态藕合、人为干扰生态效应等的研究,以及荒漠植被波动强度、趋势和速率等的预测,判定植被恢复措施的有效性。③针对植被恢复与保育过程中主要人为干扰措施对特定生境植被恢复过程中的干扰效应以及作用机理等理论科学问题,提出应该开展人为干扰下塔里木河下游主要植物群落的波动特征研究,分析植被恢复措施的有效性和作用机制。④系统研究人为干扰下个体、种群、群落以及生态系统多尺度的生态效应,并建立耦合模型将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其研究结果可为生态脆弱区退化植被的恢复与保育实践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荒漠区 人为干扰 植物群落 波动特征 生态恢复
陈艳瑞 尹林克 白旭 刘建梅
中国科学院绿洲生态与荒漠环境重点实验室,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中国科学院吐鲁番沙漠植物园,新疆 吐鲁番 838008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49 中国科学院吐鲁番沙漠植物园,新疆 吐鲁番 838008 新疆计量测试研究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新疆农业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2
国内会议
乌鲁木齐
中文
120-124
2007-07-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