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龙门山断裂带和汶川地震区深部结构电磁探测初步研究

2008年S月12日在青藏高原东边缘龙门山断裂带中部突然发生了汶川8.0级特大地震,震源深度14-19km。地震造成北东走向龙门山断裂带的主断裂(映秀-北川断裂)地表破裂长度达240km,最大垂直和水平错动位移分别达6.5m和4.9m,主断裂东南侧的前山断裂(灌县-江油断裂)破裂长度达90km,地震数据模拟认为地震断层长度达300km,最大滑动量达7.3m ,地震破坏规模罕见。研究认为,汶川地震发生在与聚敛造山带具有许多不同地质特征的特殊地区,与低粘滞度地壳内的深部韧性层的增厚或者流动性有关.认为地震的发生与多单元组合模型有关,即川西高原(松潘甘孜地块)作为变形单元-龙门山断裂带作为闭锁单元-四川盆地作为支撑单元。但是,关于汉川地震震中区的深部结构尚需探测研究。本文综合分析在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带的电磁探测研究,并结合地面GPS速度分布研究,认为松潘甘孜地块的地壳内的高导层相对于华南地块向南东东-南东方向运动,受到长约300km的龙门山断裂带的正面阻挡,成“T”字型结构。

断裂带 地震区 电磁探测 地震数据模拟

赵国泽 杨静 万战生 汪卫毛 陈小斌 汤吉 詹艳 王立凤 王继军 肖骑彬 M.Unsworth 董泽义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 中石化江汉石油管理局地球物理勘探公司,湖北潜江,433124 Departments of Physics/Earth and Atmospheric Sciences,University of Alberta,Edmonton,CANADA

国内会议

第九届中国国际地球电磁学术讨论会

桂林

中文

211-213

2009-11-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