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地电地磁前兆与地震的关系

当地壳发生局部皱曲变化,将发生一部分岩体膨胀,一部分岩体压缩,这会引起地电、地磁变化。中、强地震基本上位于地电、电磁率变化带附近,并靠近高阻一侧,这说明地震发生在地壳中坚固的硬夹层交界附近,并多数发生在硬夹层中。观测和研究地壳中电阻率、电磁的变化,也是预测地震发生的方法之一。以新地震理论,文献的数理方程而言,主要以地电、地磁异常区域而确定或修正皱曲半波长,地电、地磁异常程度而修正公式中硬夹层,软质层、界面、断层边界的弹性性能和强度性能中国用地电学方法进行地震预报开始于1966年的邢台地震之后,由钱复业、赵玉林等首先在邢台、河间等地先后引入地电阻率法(当时称形变电阻率法)、大地电流或地电场法(含自然电场法)、偶极电测深法和大地电磁法进行地震地电前兆的探索性研究,并于1967年4月在河间建起我国第一个地电阻率观测台。国际上,自觉有意识、有目的地捕捉和积累地电前兆资料,进行地震预报探索,开始于1960年智利大地震。多地震日本、前苏联相继开展了有关计划,随后美国也开始观测地电。

地震预报 地电学 地磁异常 电阻率法

周祝林 吴妙生 易洪雷 周建亨

上海文理研究所,上海,200081 嘉兴大学,嘉兴,314001 东华大学,上海,20005

国内会议

第九届中国国际地球电磁学术讨论会

桂林

中文

230-231

2009-11-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