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蚊浓核病毒的构建及其杀虫效果初步测试
目的:构建重组蚊浓核病毒,实验室初步测试其杀蚊效果。 方法:将东亚钳蝎Buthus martensii Karsch昆虫特异性毒素BmKIT1基因亚克隆入含有埃及伊蚊浓核病毒(Aedes aegypti densovirus,AeDNV)全基因组序列的质粒载体pUCA中,C端融合表达报告分子绿色荧光蛋白EGFP,构建成重组病毒质粒pUCA—BmKIT1-EGFP。以pUCA为辅助质粒与pUCA—BmKIT1-EGFP共转染C6/36细胞,通过病毒的自我拯救,获得重组病毒。采用real time PCR对病毒进行定量,感染实验室白纹伊蚊各期幼虫检测其杀虫效果。 结果: RT—PCR、westem blot显示转染后48h BmkIT1在C6/36 cell表达,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绿色荧光。重组病毒感染蚊虫 48h后,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绿色荧光。重组病毒感染组蚊虫半数生存时间与中位生存时间LT(5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 结论:表达BmKIT1的重组蚊浓核病毒能更快速有效的杀伤蚊虫,可进一步开发为特异性的蚊虫生物杀虫剂。
蚊浓核病毒 重组病毒 昆虫特异性毒素蛋白 生物杀虫剂
顾金保 王沛珍 陈晓光
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 广州 510515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331-337
2009-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