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东北新生代盆地构造反转与生物气藏的形成
分布在滇东北褶皱带之上的曲靖、越州和陆良残余型陆相沉积盆地,是新生代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陆陆”碰撞,东部多个洋壳向西俯冲的区域构造背景下发育起来的。本文利用二维地震测线结合地质和钻井等资料开展了详细的构造和沉积解释,对三个盆地的构造特征、形成演化和成冈联系,特别对渐新世末和上新世末两期重要的构造反转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综合研究,分析了构造反转活动对生物气成藏条件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渐新世末的构造反转避免了蔡家冲组沉积有机质的大量消耗,促使了蔡家冲组主力烃源岩的二次产气,保障了第四纪以来生物气成藏的有机物质和气源的持续供给;上新世末的构造反转控制了生物气成藏要素的有利时空配置,控制了滇东北新生代盆地生物气藏的形成。中央断凹带及其与断褶带和斜坡带的过渡区带具有良好的生物气生成、运聚和保存条件,为生物气藏富集区带。
成藏条件 生物气藏 构造演化 构造反转
侯宇光 何生 唐大卿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武汉 430074
国内会议
武汉
中文
120-128
2009-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