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2006年夏季川渝地区伏旱与低频大气热源的关系

利用NCEE/NCAR再分析资料和我国地面观测站的逐日降水资料,研究了2006年夏季我国川渝地区的伏旱与亚洲地区大气低频振荡的联系,通过分析研究表明:2006年夏季我国川渝地区降水低频振荡的主要周期是40~80天; 7月下旬到8月上旬,经向上由于川渝地区上空低频热汇、以及广西和海南及其以西地区上空低频热源的影响,在15°N~40°N地区上空形成一低频经圈环流,该环流圈的下沉支刚好位于川渝地区上空;纬向上在我国台湾及其附近地区上空低频热汇和其以西地区上空低频热源的共同影响下,105°E~130°E地区上空形成的低频纬圈环流以及85°E~105°E地区上空出现的次级低频纬圈环流,加强了我国川渝以南的广西和海南及其以西地区上空的低频上升气流,这样可能通过进一步加强经向上15°N~40°N地区上空的低频经圈环流,从而一方面加强我国川渝地区上空的低频下沉气流,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川渝地区低层气流的低频辐散,在这种环流形式的影响下,我国川渝地区发生了严重的伏旱。

大气低频振荡 大气热源 伏旱 川渝地区 逐日降水资料 环流形式

岑思弦 巩远发 王霄

冲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成都 610072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研究中心,成都 610225 河南省气象科技服务中心,郑州 450003

国内会议

2009年高原山地气象研究暨西南区域气象学术交流会

贵阳

中文

151-163

2009-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