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清热解毒法防治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新思路

冠心病心肌缺血,属中医学“胸痹”、“心悸”、“真心痛”等范畴,基本病机为“阳微阴弦”,属本虚标实之证,多以气虚、阳虚、气阴两虚为本,气滞、血瘀、寒凝、痰阻为标,“虚”即心肌“缺血缺氧”,即“心肌缺血”的病理状态。通常治法为益气温阳、活血化瘀、通阳宣痹化痰等.近年来,中医毒邪致病学说认识到邪毒(热)是引发冠心病的重要机制,热、毒、痰、瘀贯穿于冠心病病机始终。亦有学者提出了“毒损心络”的观点,认为“毒损心络”从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病机制到其病理形成,再到病邪深入、嚣张,以致邪阻经络、迁延不愈,贯穿疾病全过程,应当作为其基本病机。而动脉粥样硬化(AS)性疾病的发病机制,Ross提出内皮细胞损害由一系列损伤因子包括感染因子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是动脉壁对各种损伤因子的“炎症-增殖”性反应,开始是具有防御意义的保护性反应,反应过度并演变为慢性时则形成病理的AS斑块。本文拟在分析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中医理论“毒损心络”与炎症学说的相关性,结合中医病机理论、现代研究和实践资料,提出清热解毒法(及其代表方剂)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疾病的保护作用,并为其实验研究和临床防治工作提供新的医学理论和方法。

清热解毒法 冠心病 心肌缺血 保护作用

刘雪涛

中药复方新药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贵阳医学院

国内会议

第三届中药现代化新剂型新技术国际学术会议暨第二届医院中药药学学术研讨会

北京

中文

296-301

2009-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