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黄海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四种基因序列的变异
本文对采集于2008-2009年间南黄海近海25个地理居群的浒苔(E. prolifera)的18S rRNA基因、rDNA ITS区, rbc L基因及coxl基因进行了PCR克隆及序列测定,分析了不同序列的变异范围;I朽区序列的种内遗传距离为0”%”-6.8”%”,rbc L基因的种内遗传距离为0”%”-3.2”%”,18S rRNA基因的种内遗传距离为0”%”-1.0”%”,coxl基因的种内遗传距离为0”%”-44.6”%”。同时结合GenBank数据库中浒苔属其他物种、曲浒苔(E. flexuosa)、条浒苔(E.clathrata),缘管浒苔(E. linza)的相应序列分析了浒苔属不同物种三种序列的种间变异范围:ITS区序列的种间遗传距离为0.5”%”-57.8”%”,rbc L基因的种间遗传距离为0.3”%”-4.4”%”, 18S rRNA基因的种间遗传距离为0”%”-1.3”%”。尽管所测定的3种基因的序列遗传距离总体上小于已知属内物种,但仍显示出了较高的遗传变异,体现在采用Neighbor-Joining方法对各个基因片段构建聚类图中,只有根据ITS区构建的聚类图中浒苔属不同物种分别聚类到不同的进化枝上,而根据18S rRNA基因、rbc L基因聚类结果则不能明显体现出该属不同种之间的差异。本研究进一步分析了浒苔( E. prolifera)不同地理居群(包括美洲、亚洲、欧洲等地区的ITS区的变异范围,结果表明,太平洋美洲遗传距离最小,为0.6”%”,而中国南黄海25份样品与美国华盛顿布莱克利岛的遗传距离最大,为56.8”%”。在NJ聚类图中,美国华盛顿布莱克利岛与美国加利福利亚索尔顿湖,中国黄海,中国南黄海,苏格兰阿伯丁郡与北爱尔兰斯特朗福德湖分别聚类到四个进化枝上,显示出较明显的地域性差异。
南黄海浒苔 基因序列 遗传距离 地域性差异
姚雪 张静 刘涛
中国海洋大学,青岛,266003
国内会议
珠海
中文
112
2009-11-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