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用常规PCR技术分辨LR和RR两种类型的微囊藻毒素
蓝藻水华在淡水湖泊中随着富营养化而日益普遍。高通量检测蓝藻毒素的方法主要有酶联免疫法(ELISA)、蛋白磷酸酶法(PPIA )、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这些方法都是测定毒素多肽,在制备样品上操作繁琐、保持其活性也要求较高。近年来发展起来的DNA检测方法可能有其优点。测定毒素蛋白的长处是可以分辨不同类型的微囊藻毒素。PCR技术有无可能呢,本研究作了探索。选择了微囊藻毒素合成基因中3个:mcyB、mcyC和mcyE。设计的引物按功能分三类:阳性对照、阴性对照和检测探针。阳性对照是持家基因,作判定DNA量的标准;阴性对照是杂交后不发信号的探针;检测探针共4对;针对mcyE基因、针对mcyC基因、针对mcyB基因LR型、针对mcyB基因RR型。这些引物在PCR试验中,与7种蓝藻的基因组DNA杂交。结果表明,对这4对引物都给出阳性结果的是从北京密云水库分离到的2株微囊藻,说明这2株微囊藻确实产生微囊藻毒素,并且同时产生LR型和RR型。从滇池、太湖和巢湖分离的微囊藻,只能产生RR型微囊藻毒素。但实验室中常用的微囊藻469和聚球藻7942对所有的引物都没有给出阳性结果。这表明作为对照的聚球藻7942基因组中不含这些微囊藻基因的DNA片段;这也表明本研究选择的基因区域和设计引物的序列主要是针对有毒微囊藻的。
淡水湖泊 微囊藻毒素 PCR技术
施定基 刘夺 贾晓会 元英进
天津科技大学海洋学院 天津 300457 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北京 100037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北京 100093 天津科技大学海洋学院 天津 300457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 天津 300027 天津科技大学海洋学院 天津 300457 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北京 100037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 天津 300027
国内会议
珠海
中文
125
2009-11-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