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气压损伤性航空病的诊治和医学鉴定

目的:气压损伤性航空病主要包括耳气压伤、鼻窦气压伤、变压性眩晕、高空减压病、肺气压伤、航空性牙痛、高空胃肠胀气等。本文的目的是总结飞行人员前三种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医学鉴定经验,提出研究现状和需解决的问题。 方法:①文献复习。②制作动物研究模型。③总结我院不同时期住院飞行人员与耳气压伤(BME)、鼻窦气压伤(BPS)、变压性眩晕(AV)相关的临床资料。④根据文献和我们的研究结果及临床航空医学实践经验提出飞行人员气压损伤性航空病的分类、分型理论及诊断、治疗和医学鉴定原则。 结果:①通过235例BME临床资料、170例低压舱检查资料和动物实验资料的研究,作者将BME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后者的治疗效果好、停飞率低。②通过73例BPS的研究资料及91例鼻腔结构异常、93例鼻窦炎鼻息肉、53例变应性鼻炎、46例鼻窦囊肿资料的研究,作者将飞行人员鼻科疾病分为Ⅰ类(地面生活有症状或体检发现)和Ⅱ类(地面生活无症状,但飞行中出现继发性气压伤表现,Ⅱa继发BPS,Ⅱb继发BME,Iic继发BPS和BME),再将继发性原因进行分型,Ⅰ型(鼻腔结构异常型)、Ⅱ型(炎症型)、Ⅲ型(变态反应型)和Ⅳ型(肿瘤型)。③通过AV的动物实验研究和7例住院患者临床特点的分析,作者将AV分为功能性和器质性。 结论:对气压损伤性航空病进行分类和分型具有重要的临床航空医学意义,原发性、Ⅱc类疾病和器质性病变是造成医学停飞的主要原因。由于原发性和继发性气压伤理论、飞行人员鼻(咽)科疾病分类和分型理论、中耳气体交换理论、咽鼓管通气阻力理论的提出,BME、BPS和AV的发病机制和诊断处理原则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其发病率和停飞率已有明显下降。建议临床航空航天医务工作者对气压损伤性航空病进行规范诊治和鉴定,航空工程部门进一步完善座舱环境。

气压损伤性航空病 飞行人员 临床诊断 医学鉴定 发病机制

徐先荣 张扬 金占国

空军总医院全军临床航空医学中心

国内会议

2009北京国际航空航天临床医学学术会议

北京

中文

45-59

2009-11-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