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397例空降兵跳伞训练损伤的流行病调查

目的:通过对空降兵部队官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空降兵在日常的地面训练和跳伞训练中着陆时各种损伤的部位、类型及发病率,深入研究不同的致伤因素之间、与训练损伤之间的相互关系。 方法:设计调查问卷,分析不同条件下伞兵身体各部位的损伤情况,对造成踝关节损伤的8种常见原因进行多因素分析,找出相应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统计结果根据资料的性质进行X2检验和T检验,多因素分析使用SPSS软件。 结果:对某空降部队397名官兵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受伤人员为173例。收集踝关节及胫腓骨损伤病例18人,与其同时跳伞但未损伤的士兵14人,总计32人。进行多因素分析,使用SPSS软件。结果显示地面情况(X2)、风向(X5)为危险因素,有无护踝(X3)及跳伞年限(X8)为保护因素。 结论:本研究首先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了解到空降兵跳伞着陆时和地面训练时的损伤因素及机制,既着陆损伤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对几种致伤因素的分析后,得出结论,不同伞龄和不同跳伞次数的官兵在跳伞训练和地面训练所致的损伤中是没有差异的,而跳伞训练时踝关节的损伤较多,地面训练时脊柱的损伤较多。凡是跳伞着陆时踝关节涉及到骨折的往往都比较严重,单纯的内或外踝骨折比较少见,这与伞兵跳伞着陆时踝关节的特殊姿势有关。比较几种可能的致伤因素,调查的8种致伤因素中,地面情况(X2)、风向(X5)是危险因素,护踝(X3)及跳伞年限(X8)是保护因素,其中护踝的保护意义更大。

空降兵 跳伞训练 发病机制 损伤部位 流行病学调查

郑超 伍骥 王琦

空军总医院骨科

国内会议

2009北京国际航空航天临床医学学术会议

北京

中文

176-182

2009-11-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