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飞行员原发性自发性气胸的航空医学鉴定
目的:回顾性分析民航飞行员原发性自发性气胸病例及文献回顾,以期加强对该病的认识,提高诊断和鉴定水平。 方法:介绍3例民航飞行员原发性自发性气胸,分析并探讨该病的鉴定方法。鉴定标准是《中国民用航空人员医学标准和体检合格证管理规则》:取得Ⅰ级体检合格证应当无反复发作的自发性气胸。 结果:发病时年龄22~28岁,均接受胸腔闭式引流术。1例地面观察2个月后评定为合格;1例残留肺大泡,行胸腔镜手术治疗,术后6个月评定为合格。1例气胸复发,行胸腔镜手术治疗,术后CT检查发现肺大泡,鉴定结论为不合格。 结论:原发性自发性气胸一般认为是胸膜下大泡和肺大泡破裂引起,飞行员的职业因素是否能成为原发性自发性气胸的危险因素还没有确切的依据。原发性自发性气胸对飞行安全构成威胁,气胸愈后进行双肺薄层CT扫描检查必不可少,如有肺大泡残留应建议手术治疗,防止气胸复发。航空医学鉴定时应综合考虑气胸的治疗方式、检查情况、地面观察时间等因素,鉴定合格后应进行随访观察。
民航飞行员 原发性自发性气胸 航空医学鉴定 随访观察
汪庆 季涌 武将 李旭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民用航空医学中心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224-225
2009-11-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