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临床思维与技术在民航飞行员健康保障的合理使用——附三例临床病例报告
新医学模式、新技术、新理论不断推陈出新,给保障飞行员健康的所有从业人员提出的新课题,在临床实践中合理应用新医学模式、新技术和手段,既保证飞行员健康、飞行安全,同时提高飞行寿命,减少安全隐患,保障飞行员、企业、国家的利益,又减少对飞行员的经济负担及过度检查对身体的损伤。研究表明在民航飞行员健康保障和飞行鉴定中,除注意航空医学的特殊性和鉴定原则外,我们还应该引入临床思维,进行危险分层,合理使用适宜的新技术,减少飞行人员抵触心理,尽快明确诊断,提高飞行寿命,减少安全隐患,保障飞行员、企业、国家的利益。在飞行员健康鉴定中引进生物-社会-心理的医学思维模式,关注身心疾病以及毒理学检查。
民航飞行员 健康监测 飞行鉴定 临床诊断 病例分析
黄鹏 张惠敏 孙妍 潘霞 赵旭 李松林
北京大学民航总医院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289-290
2009-11-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