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赤霉病化学防治研究进展
赤霉病在中国各小麦产区均有发生,但以华东、华中和西南麦区流行频率最高、发生最为严重。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是主要致病真菌,病害严重流行年份可引起数千万亩至1亿多亩小麦减产30”%”以上,并且可能因为病菌DON毒素污染而使小麦失去商品价值。因此,如何控制小麦赤霉病一直是小麦栽培、育种和植保科技工作者的重要研究课题。由于至今为止,还没有能够在流行年份免遭赤霉病危害的高抗品种,所以化学防治一直是控制赤霉病流行危害的重要措施。研究发现Fusarium graminearum对多菌灵的抗药性机制不同于其他真菌的β-微管蛋白基因突变,而是一种新的微管蛋白(命名为β2-微管蛋白)基因编码第17或167或198或200或17+167位氨基酸的密码子发生点突变,引起的不同水平抗药性。
小麦赤霉病 化学防治 禾谷镰孢菌 抗药性机制
周明国
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南京 210095
国内会议
杭州
中文
21-22
2009-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