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的起源与进展
强制性便用运动疗法是近年来针对脑卒中等神经疾病新的康复疗法,该疗法来源于对猴子的实验,通过对猴子一侧肢体的去感觉神经的传入,而发现了“习得性失用”现象。而克服“习得性失用”后,可以显著提高动物思侧肢体的功能水平。由此,这种治疗方法扩展到人类脑卒中和脑外伤的康复。并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在研究中发现强制性使用治疗中,患者出现了大量的使用性依籁大脑皮质功能重组,这种功能重组是该疗法具有长期疗效的神经基础。据估计慢性脑卒中患者中有65”%”-75”%”遗留运动功能障碍。而CIMT疗法相对简便易行,并能确实对患者上肢在真实环境中的使用能力实现最大转换其实施方法为在患者清醒时间90”%”使用方法来限制健侧上肢的活动2-3周,同时患侧上肢进行大强度的康复训练(每天6h),目前CIMT疗法已经不局限于对脑卒中和脑外伤上肢康复的治疗。已扩展到对失语症、儿童脑瘫、息肢痛和局部手指张力障碍的康复治疗。 本文将对这种疗法的起源、基础研究和最新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了介绍。同时也对该疗法的局限性和其他研究者的不同观点进行了说明,以使读者全面了解这种康复治疗方法,更好的应用于临床康复。
脑卒中 医学康复 运动疗法 肢体训练
毕胜
解放军总医院康复医学科 100853
国内会议
杭州
中文
467-471
2009-07-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