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从“首善”到“人文”的心路趋向——浅述构建首都文化特质的着眼点

北京市委书记刘淇于2005年发出“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号召,并通过2007年中共北京市十大上升为决议,还添加上“繁荣、文明、和谐、宜居”的方向性目标。刘淇同志在2008年总结奥运工作讲话中,又将首善之区概念扩展为着力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内容要求。围绕建设“人文北京”,他说:一要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到城市建设、管理、发展之中,大力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北京成为国内最具人文关怀品质、社会保障体系最为完善的城市。二要使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市民文明素质有新提高,志愿者活动广泛普及,使北京成为全国文明素质最高的城市。三要让文化教育高度繁荣,文化中心地位凸显,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发展,历史文化名城得到出色保护。四要在和谐社会建设方面成为首善之区,矛盾化解和信访维稳机制更加健全、手段更加先进,群众的安全感不断增强,社会更加安定祥和。至此,首善之区与人文北京形成彼此包容、内在统一、相得益彰的逻辑关系,并结合首都城市文化特质,发散出值得重视的引导信息:首善的要素和实现路径日益趋向显见性。

人文北京 首都建设 文化特质

沈望舒

北京社科院首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 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交流中心文化产业研究所 人民大学人文奥运研究中心

国内会议

人文北京 科技北京 绿色北京发展论坛

北京

中文

80-84

2009-07-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