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北京奥运时期市民文明精神,持续提升北京市民人文素质
本文介绍了文明素养与人文素质的涵义,提出北京奥运会促进北京市民文明素养的提高,并探讨了北京市民文明素养迅速提高留给我们的思考。 教育归根结底应该是人文教育,即以全面和谐地培养学生的人格与个性为目的。人文教育,也叫“通才教育或通识教育”,更多地是培养人的人格修养,陶冶人的道德情操,提升人的格调趣味,明了人生的意义和目的。实际上人文教育是通过文史哲艺术的学习,通过对人类千百年积累下来的精神成果的吸纳和认同,使学生一方面有独立的人格意志,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有健全的判断能力和价值取向,有高尚的趣味和情操,有良好的修养和同情心,对个人、家庭、国家、天下有一种责任感,对人类的命运有一种担待。它使受教育者在提升自己的时候也超越自己,看到自己作为人类一分子对于全体人类的责任。它在使受教育者丰富和发展自己的人格的能力的同时,也在为社会和人类培养合格的公民。
北京市 文明市民 人文素质 奥运精神 道德情操 价值取向
任宝菊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社会科学理论部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23-127
2009-07-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