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微卫星标记分析山东省绵羊品种的群体遗传结构
应用微卫星标记和最新遗传算法软件,对山东省内4个绵羊品种和1个参照群体进行了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所研究的绵羊品种有较为复杂的底层遗传结构。小尾寒羊、大尾寒羊和洼地绵羊品种的个体分别有独立的推测群体,说明他们有独特的遗传背景;大尾寒羊和小尾寒羊、山地绵羊与洼地绵羊的个体分别组成两个推测群体,说明这两组品种具有清晰的地理类群特征。造成这种结构特征的原因是两组品种地理位置邻近,存在明显的近期基因渗透现象(20”%”~30”%”),尤其是洼地绵羊与山地绵羊的第一世代迁移率达到10.53”%”。所有绵羊品种中都可能存在较高的近交效应(F≥0.4),WILCOXON TEST表明,除大尾寒羊以外,小尾寒羊、山地绵羊和洼地绵羊都经历过近期的瓶颈效应(He>Heq,P<0.05或P<0.01)。研究还解释了一些现象,可用于确定绵羊品种的遗传管理策略。
微卫星标记 群体遗传结构 迁移率 瓶颈效应 绵羊品种
王建民 曲绪仙 尚友国 苑存忠
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泰安 271018 山东省畜牧兽医总站,济南 250022
国内会议
上海
中文
186-192
2008-04-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