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胆管细胞癌影像形态学及多层螺旋CT诊断进展

胆管细胞癌是起源于胆管上皮的恶性肿瘤,组织病理学分高、中、低分化腺癌。依据其发生部位,将其分为肝内胆管细胞癌,是指起源于末梢胆管上皮,约占全部胆管细胞癌的10”%”和肝内恶性肿瘤的5-10”%”;肝门区胆管细胞癌,主要为起源于肝总管并可累及肝管分叉部(Klanskin” s Tumor)及左右肝管近端,约占50-75”%”;肝外胆管细胞癌,起自胆总管,约占20-45”%”。通常情况下,肝内病变出现临床症状较晚而不易早期发现,临床确诊时常生长为一定大小的肿块,而肝外病变由于胆管梗阻产生黄疸,可早期发现。本文指出近来,人们进一步探讨了胆管细胞癌的大体病理表现、生长方式、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等,特别是结合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将胆管细胞癌,无论其发生于何部位,均分为肿块形成型、管壁侵润型和腔内生长型。据此分型,肿瘤切除后生存率存在明显的差异,肿块形成型和管壁侵润型其预后较差,而腔内生长型的预后明显好于前两者。现对胆管细胞癌影像学诊断的进展、肿瘤的播散方式与鉴别诊断等内容进行简述。

胆管细胞癌 肿块形成型 管壁侵润型 腔内生长型 多层螺旋CT 影像学诊断

杨立

国内会议

2007亚太国际肿瘤生物学和医学学术会议暨首届解放军总医院肿瘤综合防治高峰论坛及第二届中国中青年肿瘤专家论坛

北京

中文

549-551

2007-09-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