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功能性外科的临床进展
目的:根据甲状腺癌的临床生物学特点,分析在甲状腺癌的外科治疗中,功能性外科(功能性保留外科及功能性重建外科)的应用价值和进展。 方法:分析近十年来功能性保留及功能性重建在甲状腺癌外科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并将临床经验加以分析和总结。 结果: 功能性重建外科:1、甲状腺癌手术中甲状旁腺的自体移植:有些甲状腺癌局部侵犯严重,也有些患者甲状旁腺的血供和位置变异,术中虽对其进行保留,但易造成血供差或回流障碍。因此,对术中动脉血供明显障碍或被误切甲状旁腺者进行术中移植是甲状旁腺损伤的最后补救措施。对于难以与淋巴结、脂肪组织鉴别的甲状旁腺,可以采用术中冰冻、同位素(99Tcm-MIBI 740MBq)显像及术中γ探测诊断来判定;也可以采用浮沉法、血运检测法进行简单、快速的鉴别。甲状旁腺的移植部位多为血运较丰富的前臂肌肉、颈前肌肉及胸锁乳突肌。术中一期行甲状旁腺胸锁乳突肌内移植可使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发生率明显下降。2、喉返神经的修复及移植:对于喉返神经受累或外院误伤喉返神经的甲状腺癌患者,我们主张尽量行神经端端吻合,如果缺损较长,可取与其粗细相当且略长于缺损长度的颈深丛神经进行神经移植。喉返神经缺损的长度3cm到7cm不等,经移植后均取得较满意的效果,部分患者术后即开始恢复神经功能,大部分患者3-9个月后神经功能得到近全恢复。3、颈部血管的修复及重建:对于肿瘤或转移灶侵犯颈部重要血管,如颈内静脉、颈总动脉等,如侵犯范围较小,应尽量行血管端端吻合;反之,可行颈部血管自体移植或应用人造血管进行重建。4、咽、颈段食管的修复及重建:对于一些晚期甲状腺癌患者,肿瘤侵及下咽或食管,当缺损超过3cm或缺损横径大于下咽或食管管径的2/3时,应采取修复及重建,以前多采取胃咽吻合术、游离空肠、带蒂或游离肌皮瓣修复等。目前,应用股前外侧皮瓣进行下咽及颈段食管的修复,尤其对于缺损范围较大的晚期甲状腺癌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5、气管的修复及重建:对于明显侵犯气管壁的晚期甲状腺癌患者,我们主张切除受累气管壁全层,并对缺损处进行修复及重建。若气管缺损小于3-5环,尽可能行气管端端吻合;如缺损较大,可采取胸锁乳突肌肌蒂锁骨骨膜瓣修复、带血管蒂肋骨瓣修复或人造气管环修复等,具体方法应根据术前检查、气管缺损的位置及范围进行相应的修复或重建。 功能性保留外科:1、分化型甲状腺癌颈淋巴结清除术中的功能性保留:目前,功能性保留颈淋巴结清除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即保留颈内静脉、胸锁乳突肌及副神经;近年来国内对于颈淋巴结清除术已从原有的功能性保留逐渐过渡为多功能保留,即多保留耳大神经、枕小神经;我们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在不影响手术范围、达到根治目的的同时,行超功能保留颈淋巴结清除术,即在多功能保留的基础上保留肩胛舌骨肌、颈外静脉、胸骨舌骨肌及颈丛神经的深丛和浅丛,尽最大限度保留患者功能。2、甲状腺手术中甲状旁腺的血管化保留:甲状旁腺应尽可能原位保护,腺叶切除时,应采用精细化被膜解剖,尤其注意远端结扎主要分支血管。 结论:甲状腺癌具有生长缓慢,生存期长等特点,因此,功能性保留及重建在甲状腺外科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对于早、中期甲状腺癌患者,我们倡导在不影响手术范围和根治的前提下进行功能性保留;对于中晚期甲状腺癌患者,主张在尽量切除肿瘤的情况下,对所侵犯的周围组织行相应的功能性重建和修复,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甲状腺肿瘤 外科治疗 功能性保留 功能性重建 生活质量
高明 李亦工 郑向前 魏松锋
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甲状腺颈部肿瘤科 300060
国内会议
2007亚太国际肿瘤生物学和医学学术会议暨首届解放军总医院肿瘤综合防治高峰论坛及第二届中国中青年肿瘤专家论坛
北京
中文
554
2007-09-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