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肝硬化患者气单胞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和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成年肝硬化患者气单胞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和死亡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对2001年9月~2008年9月我院31例成年肝硬化并发气单胞菌败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微生物学特点和死亡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同一患者间隔2m以上发生的气单胞菌败血症认为独立发生的2例败血症。 结果:29例患者共发生气单胞菌败血症31例次.有2例发生2次败血症。其中乙肝后肝硬化27例(合并原发性肝癌2例)。酒精性肝硬化2例.31例患者共培养气单胞菌32株,其中嗜水气单胞菌31株,温和气单胞菌1株.主要临床表现依次为是发热(96.8%)、腹痛(32.3”%”)、恶心、呕吐(32.3%)、腹泻(29.0”%”)等。1例为多病原体感染.3例在败血症发生48h内死亡.从采血行病原菌培养到死亡的平均时间为7.4d。感染性休克(偏回归系数1.649,相对危险度5.2,P=0.001)是死亡的独立危险预测因子。气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51.6%、35.5%。对四代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敏感性较高。 结论:肝硬化患者有发热并怀疑气单胞菌感染时,尤其要注意对感染性休克的防治,因为这是此类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预测因子.四代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及氟喹诺酮类是目前治疗气单胞菌感染的首选抗菌药物.
气单胞菌 败血症 肝硬化 微生物敏感性 危险因素
张思泉 叶卫江 王飞 荣夏
杭州市第六人民医院重症肝病科(ICU),杭州 310014
国内会议
杭州
中文
172-177
2009-11-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