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危险因素

本文介绍了301例川崎病(KD)患儿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对性别、年龄、发热持续时间、IVIG开始治疗时间、WBC、HB、PLT、ESR、CRP、(白蛋白)ALB共10个因素与冠脉损害(CAL)发生率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

川崎病 冠状动脉损害 发病机制 治疗方法

吕进泉 顾兆坤 王大为 秦玉明 赵乃铮 杨世伟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 南京市儿童医院

国内会议

2009年江苏省儿科心血管、内分泌学术会议

南通

中文

57-60

2009-07-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