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NA原位杂交法观察RH株弓形虫速殖子经口感染小鼠组织内虫体的早期动态分布
目的:RNA原位杂交法动态观察经口感染RH株弓形虫速殖子在小鼠体内移行及组织内的早期分布。 方法:7~8周龄BALB/c小鼠25只,随机分为感染组(20只)和非感染组(5只),感染组小鼠用RH株弓形虫速殖子2×104/只灌胃感染(悬于0.2 mlPBS),非感染组0.2 ml PBS灌胃。分别于感染后1 d、2 d、4 d、6 d和8 d,颈椎脱臼处死感染组小鼠4只和非感染组1只。取肠系膜淋巴结(MLN)、肝、脾、肺和脑组织,石蜡包埋、切片,采用地高辛标记的弓形虫速殖子SAG2mRNA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原位杂交检测组织内速殖子。 结果:非感染小鼠组织内未发现速殖子,感染小鼠均于不同时间检测到速殖子。感染后1 d,在ML,N、肝、脾组织内检测到速殖子,单个游离存在;感染后2 d,上述组织内出现假包囊;感染后4 d,速殖子可见于肺内;感染后6 d,速殖子移行至脑组织,偶见假包囊。感染后1 d,MLN、肝、脾的血管及淋巴管周围可见少量虫体,随后虫体分布于整个MLN、肝、脾及肺内。随着感染时间的推移,MLN、肝、脾、肺和脑组织内的虫荷均显著增加(P<0.05)。感染后6 d~8 d,组织内虫荷顺序为:MLN>肝>脾>肺>脑。 结论:经口感染RH弓形虫株速殖子首先侵入MLN,且虫体在MLN内增殖较快,提示MLN是弓形虫入侵机体的一个重要途径,并由此播散到其他组织。速殖子在体内移行顺序为:MLN→肝、脾→肺→脑。组织中速殖子可在2 d内形成假包囊,各组织内虫荷随感染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
刚地弓形虫 RNA原位杂交法 经口感染 组织内分布 移行顺序
孟晓丽 马晓明 殷国荣 刘红丽 殷丽天 申金雁 王海龙
山西医科大学医学寄生虫学研究所,寄生虫学教研室,太原030001 山西医科大学生理学系,细胞生理学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太原030001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39-144
2010-05-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