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红牛不同生长发育时期背最长肌基因表达谱的构建
肉质性状在牛育种目标中越来越重要,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较高密度牛基因图谱的构建,从DNA水平上研究和控制牛肉质性状己成为遗传领域的新热点。牛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存在不同的基因表达机制。同时,由于牛的生长及胴体性状属微效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因此在研究过程中不仅要考察单一基因表达差异,还要研究多个基因对同一基因通路的共同调节。迄今为止,对于牛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基因表达差异及相关基因表达通路变化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实验采用基因芯片的方法对不同发育期的草原红牛基因表达谱进行了比较研究,并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分别对不同发育阶段草原红牛与肉质性状相关基因表达以及与具有显著差异的相关基因通路进行了分析和检验,可较为全面的分析不同基因对草原红牛肉质性状的影响。
生长发育 肉质性状 基因表达 草原红牛 牛育种
秦立红 张国良 赵玉民 廉传江 张金玉 杨春 刘晶 呼正祥 赵志辉
吉林大学畜牧兽医学院,长春 130062 吉林省农科院畜牧分院,公主岭 136100
国内会议
陕西杨凌
中文
343
2009-10-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