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谷胱甘肽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氯乙烯致肝损害的临床观察

氯乙烯是重要工业原料,广泛用于制造管道、电线电缆、涂料、包装材料农用薄膜、家具、室内装修、汽车零件等领域。接触高浓度氯乙烯1-3个月,即可引起肝损害,国家已经明确地将肝功能异常作为氯乙烯健康监护的一项重要指标。从事氯乙烯作业工人其肝损害发生率达50”%”。如果肝损害不能得到良好的治疗,将更进一步发展为肝肿大、肝硬化、肝癌。给工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目前国际国内对氯乙烯致肝损害的治疗,除脱离环境,避免继续接触外,对已形成的肝病缺乏有效治疗措施。汉沽中医院职业病科自2008年8月采用谷胱甘肽联合门冬氨酸钾镁静脉点滴,治疗职业性慢性氯乙烯致肝损害。

谷胱甘肽 门冬氨酸钾镁 氯乙烯作业 肝损害 临床观察

王兵 单宝荣 马顺来

汉沽区中医医院,天津 300480 天津市职业病防治院,天津 300250

国内会议

中华预防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职业病学术交流大会

厦门

中文

309-311

2009-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