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汶川地震地下流体反思与相关科学问题讨论

回顾汶川地震前对地下流体异常的认识过程,可以归纳为以下个个阶段:1、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后,青藏块体东北缘深井和温泉流体测点长期观测资料保持群体下降趋势;2、2003年开始,南北地震带深井和温泉流体测点长期观测资料在趋势下降背景下出现群体转折变化,分析认为:“2007-2009年中国大陆有发生7级乃至7级以上地震的可能,中国大陆西部将是强震活动的主体地区”;3、2007年大部分异常结束,异常频次减少,认为2008年“中国大陆西部的青藏块体内部及其周边地区具有发生6-7级强震的背景,汶川交界地区和滇东地区发生6级左右地震的可能性较大”。汶川地震前,对西部地区地震强度的判定出现了明显偏低的问题。根据以上在汶川地震前对震情分析的结果,基于目前的科学认识水平,就地下流体异常识别和震情判定过程中出现的科学问题进行了几方面的反思和讨论。

汶川地震 地下流体 地震前兆 震情判定

刘耀炜 杨选辉 孙小龙 刘冬英 任宏微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北京,100085 中国地震局地下流体动力学实验室,北京,100085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北京,100085

国内会议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流体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讨论会

长沙

中文

1

2009-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