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慢性肾脏病3期中医证候变化规律及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3期中医证候变化规律、临床相关危险因素及中医药治疗思路。 方法:用优质低蛋白饮食方案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跟踪观察并记录CKD3期患者在首次就诊、以及第2、4、8、12、20、24周的临床表现,确定各观察点中医证型及临床相关危险因素。探讨该研究对象的证候特点,对CKD3期中医证候在不同观察点的变化规律进行系统分析。 结果:1.CKD3期患者中气阴(血)虚证证型多见,随着病程发展百分比有所下降,而肾络瘀痹证渐多。2.随着病程发展,患者的症状出现频次及积分均有所下降。3.临床相关危险因素变化中,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血清尿酸(UA)、血清白蛋白(ALB)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1.CKD3期患者中气阴(血)虚证为主要的证型,随着病程的发展,肾络瘀痹证的比率则有上升的趋势。2.CKD3期常见的主要症状为腰酸乏力、夜尿、舌下经络瘀滞、头晕耳鸣、腰痛固定、咽燥咽干、尿血、泡沫尿,病变病位主要在肾。在一定的基础饮食及中西医疗法干预下,患者的症状有所改善。3.随着病程的发展,CKD3期患者的贫血情况加重,凝血功能受损。基础饮食及中西医疗法的干预,能有效缓解高尿酸状态,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慢性肾脏病 中医证候 中医药治疗 危险因素

刘伟伟 王小琴 王长江

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湖北省中医院肾病科

国内会议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三届(22次)全国肾病学术会议

天津

中文

639-642

2009-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