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中国油砂资源分布特征及成矿地质条件探讨

据新一轮全国油砂资源评价结果,我国油砂油地质资源量为59.7亿吨,可采资源量为22.58亿吨。主要分布于西部地区,集中在准噶尔、塔里木、柴达木、鄂尔多斯、松辽、四川、羌塘等盆地;油砂主要产自中、新生界,少部分产自海相古生界;分布范围较广,但总体含油率较低(多小于10”%”)、品质一般、埋藏较深、所处地理环境较差、难于开采。已发现的油砂矿带的成矿期主要有两期:燕山期和喜山期,后者是我国重要的油砂成矿期。油砂矿的成矿地质条件必需具备四个主要因素:特定的构造背景、充足的油源、规模性运移通道和强烈的构造运动及保存条件的改变。在上述成矿因素的控制下,可以形成三种油砂成矿模式:原生运移型、抬升改造型成矿模式和次生运移型。目前,中国石化研究院正进行油砂的研究工作,提出了油砂资源进一步勘探开发的工作建议。首先,要重视国外富含油油砂资源的开发;其次,需要及时增加油砂的勘查矿权,已初步提出了5个油砂新登区块;并加强油砂资源的精细地质研究,进行野外地质勘查,提出勘探开发试验区的目标区块;同时,建立和完善油砂资源数据资料库,便于今后的动态跟踪和快速评价;最后,对油砂开采技术、处理技术及综合利用技术进行调研与研究,优选勘探开发试验目标,择机开展开采及提炼的现场试验工作。

油砂资源 地质背景 成矿地质 开采技术 勘探开发

何宏 包书景

中国石化研究院

国内会议

第三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

北京

中文

334-339

2009-06-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