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北部陆坡深水水道的地球物理识别及演化
深水水道作为被动大陆边缘由陆地向大洋输送陆源碎屑沉积物的通道,自身也可以作为粗粒沉积物的场所。深水水道可作为良好的储层,业已被现今被动陆缘陆坡深水区油气的勘探开发所证实。深水水道从上个世纪40年代发现至今已经过了多年的研究,但是限于其深水环境和复杂的内部结构,至今仍有许多难以解决的难题。至今对深水水道的研究主要借助于露头分析、地震数据、深水钻探和深水油气开采数据,本次借助近年新采集的3D地震资料对南海北部陆坡第四纪深水水道发育形态及其地球物理识别技术进行探讨。经过地球物理手段对比发现层拉平相干切片技术和3D可视化技术在深水水道识别中具有明显优势。发现该期水道的形成与来自中南半岛的浊流关系密切,该期水道形态各异,分支水道和侧向加积特征比较明显。
南海北部 陆坡深水区 深水水道 地球物理识别 构造演化
袁圣强 姚根顺 吴时国 付彦辉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591-596
2009-06-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