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新生儿败血症细菌耐药性和抗菌药物治疗5年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分析2001.12—2007.7复旦大学儿科医院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生率、临床特征、病原菌分布、细菌耐药性及抗菌药物的使用状况,为临床诊治新生儿败血症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本文对我院2001年12月至2007年7月新生儿科收住的败血症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所有病例的日龄、性别、出生场所、出生体重、血培养、药敏试验、抗生素的应用情况及患儿预后。298例患儿以新生儿败血症诊断收入院,包括血培养阳性的确诊病例和血培养阴性的临床败血症。确诊病例分为早发型(0—7天)和晚发型(>7天)。 结果:298例患儿中,118例为确诊的败血症病例,其中早发型(EOS)39例,占33.1%,晚发型(LOS)79例,占66.9%。早发型及晚发型败血症均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i,CONS)感染最多见,分别为61.5%和68.4%,其次是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E.coli),分别为7.7”%”和8.8”%”。CoNS对庆大霉素、先锋V、万古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和头孢克洛的敏感率分别为75%、72.7%、98.7%、71.4%和66.7%;E-coli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头孢噻肟、头孢克洛和氧哌嗪青霉素的敏感率分别为100%、100”%”、66.7%、54.5%和76.5”%”。在早发型败血症中,21例使用头孢噻肟,占53.8%,其次是氧哌嗪青霉素,15例(38.5”%”);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为晚发型败血症最常用的抗生素,有34例使用,占43.0”%”,其次为先锋V,33例(41.8%)。在118例确诊病例中,71例(60.2%)治愈;37例(31.4%)好转;4例(3.4%)未愈,自动出院;6例死亡,病死率为5.1%。 结论:败血症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目前仍为新生儿疾病中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临床迫切需要高特异性和高敏感性的诊断方法及合理治疗方案。

新生儿败血症 病原菌 抗菌药物治疗 细菌耐药性 高敏感性 合理用药

李智平 王艺 陈秀娟 陈超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国内会议

第二十届全国儿科药学学术会议

北京

中文

85-92

2009-05-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