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上部直接皮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创面
目的:探讨股上部直接皮穿支皮瓣的解剖学依据。 方法:对16侧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进行解剖观察;对20侧下肢64排CT血管显像观测,重点观察股上部直接皮穿支血管的出现率、动脉起始来源、走行并测量其管径。并对23例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采用股上部直接皮穿支皮瓣修复。 结果:16侧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股上部直接皮穿支血管出现12条,出现率75”%”。20侧下肢64排CT扫描图像中,发现股上部直接皮穿支血管14条,出现率70”%”。出现的这26条股上部直接皮穿支血管中,血管起源类型有三种:①起源于旋股外侧动脉:从旋股外侧动脉起始点以下0.6~1.3cm处发出15条,占57.6”%”。②起源于股深动脉:在旋股外侧动脉起始处上方0.2~1cm处,从股深动脉发出4条,占15.3”%”。,③起源于股动脉:在旋股外侧动脉起始处上方0.2~2cm处,从股动脉发出7条,占26.9”%”。股上部直接皮穿支血管从起点发出后,向大腿外下方于深、浅筋膜之间走行入皮肤,其穿出点多位于髂-髌连线中点上方3 cm、外侧2.5 cm范围内,行程(10.7±3.3)cm,起始外径(2.7±0.2)mm,伴行静脉外径分别为(2.8±0.4)mm,(2.4±0.3)mm。本组23例股上部直接皮穿支皮瓣,术后2例皮瓣边缘部分坏死,其余皮瓣全部成活。 结论:该皮瓣不携带肌肉,切取皮瓣容易,可携带股前外侧皮神经,同时修复缺损部位感觉。既可带蒂转移,亦可作吻合血管的游离移植。
股上部直接皮穿支血管 手部创面修复 穿支皮瓣 软组织缺损
周明武 幸超峰 朱杰 王飞云 宋力 宋鹏
解放军153医院全军创伤骨科中心手外科 河南郑州 450042
国内会议
郑州
中文
147-149
2009-04-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