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论程度副词”太”出现的时代及其与“太”、“大”、“泰”的关系

从传世典籍来看,战国时期始有程度副词”太”,同时“太”字已用来记录程度副词”太”。然而,甲骨文、金文、战国秦汉出土简帛资料表明:在字与词的关系上,程度副词”太”和记录它的“太”字出现的时代并不一致。 西周时期已有程度副词”太”,表示程度过甚。这种用法是从程度副词”大”表程度深引申而来的。不过在东汉中期以前,程度副词”太”在出土文献资料中多作“大”,或假借“泰”为之。程度副词”太”写作“太”是在“大”、“太”二字分化之后,时间不会早于魏晋。典籍中“泰”作程度副词属假借现象,即“大”、“太”假借“泰”为之。这种现象集中在两汉时期,魏晋以后逐渐消失。

程度副词 字词关系 出土文献资料 传世典籍

叶玉英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福建,厦门 361005

国内会议

汉语与汉字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

厦门

中文

145-154

2008-11-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