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还是“词”
在拼音文字里,一个书写单位通常就代表一个词。但是在汉字里,字跟词往往不是一对一的关系。由于受到西方语言学术语的影响,在应该说“字”的时候,往往不说“字”而错误地用“词”这个提法。 从文字与语言的关系的角度来说,对于汉字有形音义三要素的提法,必须加以一定的条件限制,也就是说,我们说的汉字有形、音、义三要素,其音义就要区分是语境中的汉字,还是贮存状态的汉字。如果是语境中的汉字,每个汉字都有其明确的读音和词义或词素义,但如果是贮存状态的汉字,它的音和义都是潜在备用的,就是字典里每个汉字字头下所标的若干读音和若干义项。这种种读音和义项,只有在具体的语境里才能获得展现。汉字的造字方式都是就孤立的汉字而言的,所以造字方式不能叫做“表词方式”。 通常只要谈“本义”,几乎都定义为“词的最早的意义”或“词的本来的意义”。其实,具体语境里的词,每个词的词义都是确定的,不存在“本来”如何的问题。如果撇开具体的语境来谈词的最早的意义,就只能从语源的角度来谈了。 从语源的角度来谈,就必须按照音义发展的线索,一直追溯到无穷之远,这其实是不可能做到的。真正能够做到的,都只能是按照汉字的古文字字形来分析它的造字本义。这样分析出来的本义,只能说是这个“字”的本义,而不能说是这个“词”的本义。 “古今词义的异同”这个提法见于许多高校古代汉语教材,但从具体的举例来看,谈的大多是“古今字义的异同”,而不是“古今词义的异同”。有些人在讲到汉语拼音的拼写法的时候,把“正字法”改称为“正词法”。 汉语拼音的分词连写等问题当然跟汉语里的词的划分有关。但是在拼音汉语时,把表示一个双音节或多音节词的字母连写在一起,只不过是反映而不是创造一个语言事实。方块汉字不用分词连写法,汉语里的双音节和多音节词照样存在。可见就拼音方法而言,我们要正的并不是语言中的词,而是词的书写形式,即文字。
汉语拼音 汉字形音义 古今词义 古文字 字形分析
詹鄞鑫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国内会议
厦门
中文
164-169
2008-11-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