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中发展家庭牧场优化模式的措施与思路
通过牧民定居、草地围栏、人工种草、棚舍建设、畜群结构调整和疫病防治6项主要技术措施的应用,引导牧民建立“六化”家庭牧场优化模式,使其由游牧业生产方式变为定居方式,实行产业化经营。结果表明,示范与推广区草地的畜产品产量明显增加,草原保护与利用关系进一步和谐,牧民收入有明显增加,生活质量得以改善。在甘肃牧区推广运用“六化”家庭牧场优化模式有良好前景,在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中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家庭牧场 畜群结构 新牧区建设 草原保护
丁连生 李贵霖
甘肃省农牧厅,兰州 730030
国内会议
广州
中文
191-195
2006-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