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中国农牧交错带的GIS表述

农牧交错带是我国农业种植区与草原畜牧区相连接的生态过渡地带,又称半农半牧区或生态脆弱带。多年来,不同学者对农牧交错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农牧交错带的划分标准、分布规律、面积大小这三个问题,却始终没有明确的表述。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界限指标单一,并且难以进行操作。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研究以牧草生长的适宜度模型为依据,选取了9个生态因子,通过层次分析法和模糊集合理论建立了农牧交错带生态因子评定模型,并利用GIS技术对农牧交错带进行空间计算,模拟出农牧交错带的地理分布,对中国农牧交错带的地理分布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表述。结果表明:中国农牧交错带分布是沿胡焕庸所提出的人口分界线(黑龙江省的黑河——云南省的腾冲)走向的一条狭长地带,涉及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西藏等13个省(区)的234个县(市、旗),总面积813459.06 km2。

农牧交错带 层次分析 模糊集合理论 地理分布 地理信息系统

陈全功 张剑 杨丽娜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兰州,730020

国内会议

2006中国草业发展论坛

广州

中文

289-300

2006-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