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元中二叠世栖霞组似球粒组构及沉积环境意义
似球粒(peloid)是一种小的、球形或椭球形的隐晶质的碳酸盐岩集合颗粒,缺乏内部结构。其粒径范围一般是30-100gm,很少超过500μm。对于似球粒的起源,Macintyre(1985)将似球粒归纳为三种:粪球粒,碎屑球粒和原地沉积球粒。而Flügel(2004)把似球粒细分为九个亚类:粪球粒、藻球粒、生物侵蚀的似球粒、灰泥球粒、铸模似球粒、巴哈马似球粒、球状粒、微生物似球粒和沉淀似球粒。微相观察分析得出,本段沉积的颗粒类型主要以似球粒为主,其次为藻类碎片、Tubiphytes、有孔虫、双壳、腹足类,腕足、棘皮类碎片较少。生物碎屑大多强烈泥晶化,泥晶套普遍存在。综合分析指出,本段沉积是一种水体循环中等的陆棚泻湖(shelf lagoon)沉积。
中二叠世 似球粒组构 沉积环境
马志鑫 颜佳新
中国地质大学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74
国内会议
青岛
中文
150-151
2009-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