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黔南早中二叠世台地边缘生物滩构成及沉积相演化

浅水碳酸盐沉积中的“滩”一般指由不能形成抗浪构造的生物或非生物颗粒组成的堆积物,形态多样,明显受到波浪和水流作用的影响。根据组成物质的不同,可以划分出生物滩或生屑滩、鲕粒滩及内碎屑滩等各种类型。石炭二叠纪期间,贵州紫云地区位于台地边缘相区,台缘生物滩相沉积发育良好,但是到目前为止,对该生物滩的内部构成及演化仍然缺乏深入的了解。这种状况在我国碳酸盐沉积学研究中也有一定的代表性。为此,本文选取该区地层连续、具扎实生物地层工作基础的紫云扁平早中二叠世地层剖面开展研究,通过大量镜下生物碎屑类型鉴定和统计,查明该生物滩的构成与特征,探讨该生物滩的沉积相演化和海平面变化特征。

二叠世地层 生物滩 沉积相演化 海平面变化

严雅娟 颜佳新

中国地质大学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74

国内会议

第四届全国沉积学大会

青岛

中文

232-233

2009-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