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南部地区卡尼期危机及其形成原因探讨
卡尼期是全球古气候显著变化,特提斯域沉积发生突然转折的时期。欧洲学者基于阿尔卑斯地区(奥地利.意大利)卡尼阶岩性从碳酸盐岩到黑色页岩,碎屑岩的等时性变化及相应的碳酸盐台地古生物的死亡提出卡尼期危机(Camian Crisis)、碳酸盐生产力危机(Carbonate Productivity Crisis),卡尼期多雨事件(Carnian-Pluvial Event)、Reingraben转换(ReingrabenTurmover)及黑色页岩事件(Black Shale Event)等概念,这一现象在印度喜马拉雅Spiti湓地,伊朗、印度尼西亚等地亦有显示。在东特提斯(中国西南部)地区的卡尼阶中也出现同样的岩性变化和古生物变化,但还未引起国内研究者重视。与古特提斯西部、印度喜玛拉雅等地卡尼阶相似,在中国西南部特提斯域所见的卡尼期碳酸盐岩沉积(如海绵礁灰岩),被灰黑色、深灰色页岩(或深色板岩)或中酸性火山岩覆盖,显示该时期碳酸盐生产的突然中止、生物礁的突然死亡和岩性的急剧变化。我们认为晚三叠世巨型季风和古特提斯周缘地区(尤其是中国南方地区)的造山运动及火山作用、变质作用,使得大气CO2浓度增加、泛大洋东部海域(古太平洋)向特提斯海水汽输入增强,特提斯海沿岸地区相对干旱的气候向相对潮湿的气候转换,更潮湿的古气候与相对高浓度的大气C02共同作用使得大陆风化速率增加,陆源硅质碎屑输入增多,造成了卡尼期危机。
卡尼期危机 巨型季风 特提斯地区 古气候学 岩性变化
时志强 钱利军 赵兵 欧莉华
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成都 610059
国内会议
青岛
中文
1027-1033
2009-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