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治疗肛瘘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肛瘘是肛周皮肤和直肠/肛管相通的一种慢性感染性管道,是一种常见的肛门良性疾病,发生率仅次于痔而居第二位。肛瘘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肛周感染、破溃流脓,长期不愈的病人可以发生肛周癌。肛瘘的传统治疗方法是瘘管切除、瘘管切开、挂线疗法、瘘道旷置引流术、经肛直肠黏膜瓣内口修补术等手术方式,这些方法共同的缺点是创伤大、愈合时间长(6~8周伤口愈合期)、部分病人可出现肛门功能受损(在高位复杂性肛瘘可达10%~50%),甚至大便失禁。因此,一些学者,甚至美国肛瘘治疗指南都建议,可“带瘘生存”。近年来有文献报告采用生物蛋白胶封堵肛瘘,但成功率差异很大,国内试用成功率不高。近期美国学者Lynn Oconnor等应用猪小肠粘膜制作的生物材料(surgisis)通过填塞的方法治疗20例因克罗恩病引起的肛瘘,成功率达到80%。但这两种方法后期的临床报告成功率明显下降,约为10%-50%之间,后者费用昂贵,在香港的价格约为1万人民币。王振军汲取生物蛋白胶和Lynn Oconnor的经验,在国内、外首次设计并使用异体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Acellular epidermal matrix, AEM),剪裁成肛瘘栓进行肛瘘的微创治疗新方法。本文初步报告临床结果,并报告AEM愈合肛瘘的初步试验结果。
肛瘘 临床表现 生物材料 微创治疗 异体脱细胞 真皮基质
王振军 辛学知 刘长宝 陈鹏 朱明才 宋维亮 郑毅 杨新庆 孔敏 鞠应东 王长顺 安少雄 王雅丽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朝阳医院 山东省立医院 温州市人民医院 重庆垫江中医院 重庆医学院附属医院 上海市解放军85医院 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 北京市肛肠医院 河北省儿童医院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71-73
2008-10-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