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一例黑热病误诊调查与分析

黑热病是由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经白蛉叮咬传播的慢性地方性传染病。它病程长,早期以发热为主要症状,起病缓慢,症状轻而不典型;病后3~6月典型症状逐渐明显;晚期患者可因长期发热营养不良,极度消瘦,常并发肺炎、粒细胞缺乏症、败血症等。本病预后较好,自采用葡萄糖酸锑钠治疗以来,病死率减少,治愈率达95%以上。此病解放初曾在山东、江苏、安徽、河南、河北、陕西、甘肃、新疆、青海、宁夏、四川、湖北、山西、辽宁、内蒙古和北京市郊等长江以北的16个省、市、自治区有不同程度的流行。目前只有新疆、甘肃、四川、山西、陕西、内蒙等6省、区有新病例发生。2007年3月某中心通过疫情网络直报接到厦门某医院报告的一例黑热病实验室诊断病例,在未得到确认的情况下,该医院个别医务人员擅自向新闻媒体提供了不实疫情信息。2007年4月5日厦门某报刊登了以《绝迹半世纪黑热病惊现厦门》为题的文章。文章发表后,各大平面媒体和网络纷纷转载,台湾有关媒体对此事件也进行了报道,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经调查这是一例误诊病例,作者现将这一案例作一回顾性分析。

黑热病 杜氏利什曼原虫 白蛉叮咬传播 误诊调查 实验室诊断

陈国伟 王明斋 汪家旭

厦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厦门 集美 361021

国内会议

第24届全国卫生杀虫药械学术交流暨产品展示会

桂林

中文

142-143

2007-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