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青海省双翅目蠓科昆虫研究

目的:查明青海省蠓虫本底,为平战时控制蠓害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人帐诱法、网捕法、诱蠓灯诱捕法,人诱法和畜诱法。 结果:调查获得青海省双翅目蠓科7属43种,即细蠓属14种,库蠓属14种,毛蠓属8种,须蠓属3种,短蠓属2种,贝蠓属和铗蠓各1种,以细蠓属和库蠓属的种类最多,是青海蠓害的主体,并在柴达木盆地、格尔木、纳赤台、沱沱河和青海湖等一些地区已形成特有的危害。随海拔高度递增,蠓虫密度指数递增,相反种类数递减,形成了青海高原独特的区系特征。细蠓低层空间的分布,以中层密度指数最高,占三层总指数47.70%,下层次之,占41.73%;上层密度指数最低,占三层总指数10.57%,说明细蠓飞舞活动主要集中在距地面0.6~1.7 m之间。一日活动规律,蠓虫不同种类一日出没时间不同,活动高峰亦有变化,但总趋势,细蠓系白天活动,库蠓系早晚活动,非吸血蠓全天均可见到。季节消长,格尔木地区蠓虫4月营出活动,5月密度指数急剧上升达全年活动之高峰。6~10月呈缓慢下降趋势,11月停止全年活动。 结论:首次较系统地研究记录了青海省双翅目蠓科昆虫。

双翅目 蠓科昆虫 区系分析 生态习性 青海省

刘增加 张继军 宫占威 石淑珍 杨银书

兰州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兰州军区虫媒病与媒介生物防治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020

国内会议

第24届全国卫生杀虫药械学术交流暨产品展示会

桂林

中文

168-175

2007-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