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提高我国农村社会保障能力的思考

本文对提高我国农村社会保障能力问题进行了探讨。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对社会成员给予物质帮助时采取的各种措施的总和,是社会发展和稳定的重要机制,是社会的“安全阀”和“稳定器”。农村社会保障是以法律为依据,以国家、集体、农民投入为主体,对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或因意外事故而在生活上发生困难的农户给予物质帮助的制度,其目的是稳定和提高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尚处于探索和试点阶段。当前的试点工作实行以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的原则,国家仅仅给予“政策扶植”,中央财政用于农村社会保障的支出,只占中央财政总支出的1%左右,中西部地区大多数乡镇和县财政收入长年入不敷出,用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认为可以通过几方面努力提高我国农村社会保障能力: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借鉴国外经验,拓宽筹资渠道;开展多元投资,实现保值增值;打破传统观念,减轻人口压力。

农村社会保障 农民增收 农业投资

刘灿

国防科技大学信息系统与管理学院

国内会议

第二届中国劳动论坛

北京

中文

442-446

2007-08-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